«对人的划分:人性、人文主义、非人性»

“人性”、“人文主义”和“非人性”之间的区别涉及深刻的哲学和伦理概念,质疑人的本质、价值观和在社会中的行为。
伟大的创世文字告诉我们,创造的本质在于分享与划分:在神与人、人与兽、永恒与短暂、肉体与灵魂之间划分界限,同时也在这些界限中分享着共同的属性。这一最初的行为引发了人类长久以来对自身本质的探索。

本书旨在深入思考这些划分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、转化、质疑与否定。通过逐一审视古希腊的“人”(anthrôpos)、古罗马的“人”(homo humanus)、基督教的“人”(homo christianus),以及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“人”(“我是人,人的一切与我有关”),再到“人是人的上帝”这一宣言,以及随后“人的死亡”的宣告,最终对“人的本质”以及贯穿历史的种种二元对立进行质疑。

本书副标题中的“人性、人文主义、非人性”这三个概念相互交织、对立,共同构成了本书的主题。人文主义者试图将人与非人区分开来,并寻求使人类,至少是部分人类,变得更加人性化。然而,他们往往对非人性的存在视而不见。如今,面对非人性,人文主义者高举着人类尊严的大旗,呼吁集体的行动。

本书试图勾勒出一条从“人”的概念形成到解体的漫长历史轨迹。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径是预先设定好的,也不意味着它必然走向末日。相反,作者旨在表明,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迷茫的时代,是一段漫长历史的结果。只有了解这段历史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。

作者简介:
François Hartog: 史学家,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荣誉主任,曾出版《历史性的体制》、《希罗多德的镜子》、《与历史的对抗》、《灯塔工的值班室》等书。
代理版权: